機房防雷接地規(guī)范要求與防雷接地方式,你知道嗎?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先講一講雷電。
雷電是由天空中云層間的相互高速運動、劇烈磨擦,使高端云層和低端云層帶上相反電荷。此時,低端云層在其下面的大地上也感應出大量的異種電荷,形成一個極大的電容,當其場強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產(chǎn)生對地放電,這就是雷電現(xiàn)象。在氣象學中,常用雷暴日數(shù)、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年平均地面落雷密度,來表征某個 地方雷電活動的頻繁程度和強度。此外,也使用年雷閃頻數(shù)來評價雷電活動,它是指1000 平方公里范圍內一年共發(fā)生雷閃擊的次數(shù)。大量觀測統(tǒng)計資料表明,一個地區(qū)的雷閃頻數(shù)與雷暴日數(shù)成線性關系。通常,建筑行業(yè)的防雷,更多的注重。雷暴日的多少;航空、航海、氣象、通信等行業(yè)越來越關心年雷閃頻數(shù) 的多少。我國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將雷電活動區(qū)分為少雷區(qū)(<15 天)、中雷區(qū)(<15—40天)、多雷區(qū)(>41—90 天)、強雷區(qū)(>90 天)。我國的雷電活動,夏季最活躍,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躍,隨緯度升高而減少,極地最少。
下面說一說關于雷電的破壞。
雷電的破壞主要是由于云層間或云和大地之間以及云和空氣間的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25— 30kV/cm )時,所發(fā)生的猛烈放電現(xiàn)象。通常雷擊有三種形式,直擊雷、感應雷、球形雷。直擊雷是帶電的云層與大地上某一點之間發(fā)生迅猛 的放電現(xiàn)象。感應雷是當直擊雷發(fā)生以后,云層帶電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圍由于散流電阻大,出現(xiàn)局部 高電壓,或在直擊雷放電過程中,強大的脈沖電流對周圍的導線或金屬物產(chǎn)生電磁感應發(fā)生高電壓、而發(fā)生閃擊現(xiàn)象的二次雷。
球形雷是球狀閃電的現(xiàn)象
1)直擊雷破壞: 當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上,強大的雷電流使建(構)筑物水份受熱汽化膨脹,從而產(chǎn)生很大的機械力,導致建筑物燃燒或爆炸。另外,當雷電擊中接閃器,電流沿引下線向大地瀉放時 ,這時對地電位升高,有可能向臨近的物體跳擊,稱為雷電“反擊”,從而造成火災或人身傷亡。
2)感應雷破壞: 感應雷破壞也稱為二次破壞。它分為靜電感應雷和電磁感應雷兩種。由于雷電流變化梯度很大,會產(chǎn)生強大的交變磁場,使得周圍的金屬構件產(chǎn)生感應電流,這種電流可能向周圍物體放電,如附近有可燃物就會引發(fā)火災和爆炸,而感應到正在聯(lián)機的導線上就會對設備產(chǎn)生強烈的破壞性。
3)靜電感應雷: 帶有大量負電荷的雷云所產(chǎn)生的電場將會在金屬導線上感應出被電場束縛的正 電荷。當雷云對地放電或云間放電時,云層中的負電荷在一瞬間消失了(嚴格說是大大減弱),那么在線路上感應出的這些被束縛的正電荷也就在一瞬間失去了束縛,在電勢能的作用下,這些正電荷將沿著線路產(chǎn)生大電流沖擊。易燃易爆場所、計算機及其場地的防靜電問題,應特別重視。
4 )電磁感應雷:雷擊發(fā)生在供電線路附近,或擊在避雷針上會產(chǎn)生強大交變電磁場,此交變 電磁場的能量將感應于線路并最終作用到設備上。由于避雷針的存在,建筑物上落雷機會反倒增加,內部 設備遭感應雷危害的機會和程度一般來說是增加了,對用電設備造成極大危害。因此,避雷針引下線通體要有良好的導電性,接地體一定要處于低阻抗狀態(tài)。
5)雷電波引入的破壞:當雷電接近架空管線時,高壓沖擊波會沿架空管線侵入室內,造成高電流引入,這樣可能引起設備損壞或人身傷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釀成火災。
針對雷電的威脅,機房采取的防雷接地應符合下列安全技術要求:
(1)無線通信天線塔上應設避雷針,塔上的天饋線和其他設施都應在其保護范圍內。
(2)避雷針的雷電流引下線應專設,引下線應與避雷針及塔基接地網(wǎng)相互焊接連通。
(3)天線塔上的天線支架、框架、航空標志燈架、饋線走線架都應良好接地; 天線饋線及塔燈控制線的金屬外護層應在塔頂及進機房入口處的外側就近接地;走線架上塔的天線饋線,應在其轉彎上方 0.5~1m 范圍內作良好接地;在進機房入口處,天線的饋線應對地加裝饋線避雷器,塔燈控制線的每根相線均應分別對地加裝氧化鋅無間隙避雷器,零線直接接地。
(4)天線塔位于機房建筑物旁邊時,天線塔的接地網(wǎng)與機房地網(wǎng)之間,至少應有兩處(間隔 3~5m)相互焊接連通;當天線塔位于機房建筑物屋頂時,金屬支撐桿和雷電流引下線應至少在兩個不同方向與屋頂?shù)谋芾讕Э煽窟B接。
(5)機房屋頂應設避雷帶和避雷網(wǎng)。避雷網(wǎng)的網(wǎng)格尺寸宜滿足要求,并應與 避雷帶一一焊接連通。
(6)建筑物的雷電流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其間距不應大于 18m;該引下線 可利用機房四角柱內兩根以上主鋼筋,上端與避雷帶、下端與地網(wǎng)可靠焊接連通。 機房屋頂上的其它金屬設施亦應就近與避雷。
(7)避雷網(wǎng)的網(wǎng)格、城區(qū)內的基站、控制中心或山頂上的基站、控制中心屋 頂裝有天線、天線塔、煙囪、風管或其他突出物時,應在其上部安裝避雷針或架 空防雷線,使屋頂上所有物體都在其保護范圍內。
(8)由屋頂進入機房的饋線,應采用具有金屬外護層的電纜,其金屬外護層 在進機房入口處,應就近與屋頂避雷帶焊接連通,電纜內的芯線應在入口處一一 就近對地加裝保安器
(9)機房內所有通信設備及供電設備正常不帶電的金屬部分、通信設備所設 防雷保安器的接地端以及其他金屬構件均應作保護接地,嚴禁作接零保護。
機房應采用四組接地方式:
(1)交流工作接地,接地電阻值≤4 歐姆;
(2)安全保護接地 PE,接地電阻值≤4 歐姆;
(3)計算機直流接地 TE,接地電阻值≤1 歐姆;
(4)防雷接地,接地電阻值≤4 歐姆;
計算機機房宜采用四種接地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值≤1 歐姆。機房使用低壓電力電纜的三根相線及零線在進交流屏之前,應分別就近 對地加裝避雷器;電力變壓器低壓側的每根相線應分別就近對地加裝避雷器。交 流屏輸入端、自動穩(wěn)壓穩(wěn)流的控制電路,均應有雷電浪涌過電壓防護裝置。